您的位置:六盘水新闻网 >> 旅游美食频道 >> 地方特产

盘州市岩博村:人民小酒 五年蝶变

作者: 来源:中国六盘水网 时间:2022/03/11 15:22




2017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时,与余留芬的对话叫响了岩博村“人民小酒”的名字。一度销路不畅、发不起工资的酒厂,在这场不经意的“亮相”后成了“网红”,经过5年的发展,“人民小酒”作为村里的主产业,不仅让村民们顺利摘掉了“贫穷帽”,也让岩博村“家境”越来越殷实。





走进岩博村,宽敞的柏油路,两层高的小楼房,再也看不出原来的“破、穷、旧”。位于盘州市淤泥乡北部的岩博村,地处乌蒙大山深处。曾经的村庄十分落后,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。如今的岩博净资产已达3.78亿元,岩博酒厂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,就业人员从2019年的260人增加至700人,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1.86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3万元。





全国政协委员、岩博联村党委书记 余留芬:我觉得这五年岩博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村里人居环境、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都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,一个地方的发展和变化与产业文化人才息息相关,岩博村民们不仅是口袋富了,脑袋也丰富起来了。




岩博村能有今天,离不开火了的“人民小酒”,2017年10月19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,同代表们一起审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时,与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谈起了“人民小酒。得知酒厂有1012户村民入股后,总书记很高兴。因为这场对话,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知道了“人民小酒





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岩博村开始奋力发展,通过聚焦党建引领,建设了盘州市岩博党性教育基地。同时,聘请原茅台集团名誉董事长季克良任总顾问,与贵州大学、六盘水师范学院建立酿酒与食品实习基地,搭建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平台。目前,岩博酒业招引中高级职称从2016年的8名增加至2021年的30人,大专以上学历从2016年的60人增加至2021年的320人。截至目前,挂牌成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、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、贵州省清酱香型白酒酿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、贵州省清酱香型白酒酿造技术开发中心等科研实验室,制定企业标准1个,申请发明专利1项,注册外观专利33个、商标389个。





如今,岩博酒业拥有经销商300余家,遍布全国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设立“人民小酒”专卖店100余个,签订网络销售代理150家,推介进入大型超市、酒店2000家。





全国政协委员、岩博联村党委书记 余留芬:我们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,以产业生态化、生态产业化的发展为目标,聚焦岩博资源禀赋,传承600多年的岩博小锅酒工艺,不断提升清香型人民小酒的品牌,带动岩博系列品牌的发展,不断坚持思变求进,摒弃安逸现状、小进即满的心态,以党建为引领,推动多元协同,联动发展,加快产业链条延伸,产业提质增效,促进跨界融合化、品牌高端化,做到景区增景、乡村增力、百姓增收。






如今的岩博不仅自己富了,还带动周边企业和村寨一起踏上了致富之路,通过组建联村党委,将岩博、鱼纳、苏座3个联村1012户3450人集结为“利益共同体”,帮助两个贫困空壳村入股岩博酒业,户均分红达到1万余元。通过高梁种植基地辐射乡镇8个,引导100多家合作社参与高粱种植,覆盖农户1950户6840人。通过科学合理利用酒糟发展养殖业,每年将1.5万吨酒糟分配到周边个体养殖户65户、大型养殖场7家,带动1950户6840人实现增收、10余个养殖场获利。





全国政协委员、岩博联村党委书记 余留芬:下一步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,以村办企业为抓手,推进传统白酒酿造产业提质提级,因地制宜结合岩博自然生态优势,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,推动酒业联动上下游同步发展,打造以“人民小酒 发展为核心,持续辐射带动种植、养殖、旅游等产业发展,形成一条民宿体验、生态娱乐、运动休闲、养生度假、党建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,提升老百姓就业能力,提高生活水平,力争实现共同富裕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全媒记者 许丹 万文贤 邓永长 报道